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翻译(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翻译)

生活主编 100 2024-05-04 14:03:11

同学们好,这节课,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词语“故”的意思。

“故”的本义是“原因,缘故”。

左边第一行,蔺相如说“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”,这句话里的“故”就是“缘故”的意思,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“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”。

既然事情总有原因,那“故”就可以代指“变故,事故”了。

孟子说,“君子有三乐”,其中“一乐”就是“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”,这里的“故”就是“变故”的意思,这句话的意思“父母都健在,兄弟没有变故”。

发生了的事情总会过去,所以“故”又能引申出“从前(的),原来(的)”的意思。

归有光在《项脊轩志》了介绍项脊轩“轩东故尝为厨”,意思是“项脊轩东边(的房子)原来曾经做过厨房”,这里的“故”就是“从前,原来”的意思

如果两个人从前就认识,那他们就是有“交情”。

《鸿门宴》里,项伯来给张良通风报信,刘邦问张良说“君安与项伯有故”,这里的“故”就是“交情”了,“安”表疑问,可以翻译成“怎么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“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?”

有生命的事物总会变“旧”,因此“故”就有了“衰老,衰退”的意义了。

《琵琶行》中琵琶女自述“暮去春来颜色故”,就是感叹“时间一天天的流逝,我的容颜也衰老了”。

以上都是“故”的实词含义,其实“故”也是可以作虚词的,通常有4种用法。

由本义“缘故”可以虚化成连词“所以,因此”。

屈原写作时,最喜欢用花花草草来比喻人的品行高洁,因此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“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”,意思是说“他的志向高洁,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”,这里“故”就是“所以,因此”的意思了。

虚词“故”还有“本来”的含义。

《促织》中说“此物故非西产”,这句话中的“故”就是“本来”的意思,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“促织这种虫子本来并不是陕西出产”。

虚词“故”的第三个常用含义是“故意,特意”。

左边这一句“广故数言欲亡”,意思是“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”,这里的“故”就是“故意”的意思了。

最后,虚词“故”还可以翻译为“仍然,仍旧”。

比如《孔雀东南飞》里刘兰芝控诉自己不幸遭遇的一句话,“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”,意思是“每隔两三天就织成五匹布,婆婆依旧嫌我织得慢”,这里“故”就可以翻译为“仍然,仍旧”。

讲了这么多,你是否都记住了呢?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。

“故”既可以做实词,又可以做虚词。

“故”的本义是“原因,缘故”。

既然事情总有原因,那“故”就可以代指“变故,事故”了。

发生了的事情总会过去,所以“故”又能引申出“从前(的),原来(的)”的意思。

如果两个人从前就认识,那他们就是有“交情”。

有生命的事物总会变“旧”,因此“故”就有了“衰老,衰退”的意义了。

由本义“缘故”可以虚化成连词“所以,因此”。

虚词“故”还有“本来”“故意,特意”“仍然,仍旧”三种虚词用法。

你都学会了吗?下节课再见。

往期精彩回顾:

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(1)

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(2)

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(3)

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(4)

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(5)

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(6)

中考语文必考知识:文言实词/虚词超详尽讲解(7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8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9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0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1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2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3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4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5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6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7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8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19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0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1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2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3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4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5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6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7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8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29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0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1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2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3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4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5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6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7)

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(38)

相关文章